做了ICL晶体植入手术,或者正在考虑做的你,心里是不是偶尔会闪过一个念头:这放在眼睛里的晶体,会不会哪天不小心“跑偏”了? 毕竟是在如此精密的器官里放置一个人工物体,担心它的稳定性再正常不过了。 今天,咱们就来坦诚地聊聊ICL晶体移位那些事,用科学知识帮你打消疑虑,或者让你知道万一(尽管概率很低)遇到该怎么办。
ICL晶体是如何固定的?
ICL晶体并非简单地“放在”眼睛里,它有着精巧的设计和固定的位置。ICL晶体是根据您术前详细的眼部检查数据(如眼睛沟到沟的直径、前房深度、近视度数、散光度数等)量“眼”定制的。这意味着它的尺寸是贴合您自身眼部结构的。
晶体本身设计有四个角襻,可以想象成四个微小的“抓手”。手术中,医生会将这枚柔软的晶体植入到眼内一个叫做睫状沟的位置。这是一个位于虹膜根部与睫状突之间的天然凹陷沟。当ICL晶体的四个角襻被妥善地放置并“卡”在睫状沟后,它就能获得比较牢固的固定,通常情况下是不易出现移位的。ICL晶体上还自带小孔,允许房水自由通行,因此固定好后也不会影响眼内的正常循环。
什么情况下可能发生移位?
虽然ICL晶体植入后发生位移的概率十分少见,但在一些特定情况下,风险可能会相对增加。
-
晶体尺寸与眼部结构的匹配度:理论上,如果ICL晶体的尺寸对于患者的睫状沟而言偏小,或者患者的睫状沟形态过于椭圆,可能会影响晶体在眼内的稳定性,增加日后发生旋转或移位的可能性。这也是为什么术前需要进行非常精确的眼部测量(如使用UBM超声生物显微镜和Pentacam等仪器)来尽可能选择*合适尺寸的晶体。
-
外部物理冲击:眼睛受到剧烈碰撞或挤压是可能导致晶体移位的一个重要外力因素。例如,参与拳击、跳水等可能对眼部造成冲击的剧烈运动,或者眼部意外受伤。
-
术后初期护理不当:在晶体尚未在眼内形成完全稳定的附着时,一些行为可能会增加风险。例如,术后早期用力揉搓眼睛、从事重体力劳动或提拿过重物品。
-
高度散光与晶体旋转:对于佩戴了散光矫正型晶体(TICL)的患者,如果术后发生晶体旋转,可能会对视力产生影响。有研究发现,术前散光度数较高的患者,若术后发生晶体旋转,其带来的影响可能更明显,也更容易被注意到。
需要强调的是,一名经验丰富的ICL手术医生能够在术前通过详细的评估,尽可能规避这些风险,将本就极低的发生概率再次降低。
发生移位怎么办?
万一真的怀疑晶体发生了移位,比如出现持续的视物模糊、重影、眩光加重,或者视力突然下降,首先*重要的是保持冷静,并及时联系您的医生或手术医院。
医生通常会通过UBM超声生物显微镜等检查来准确评估晶体的位置、拱高等情况。如果确认晶体发生了移位或旋转,特别是对于散光矫正型(TICL)晶体而言,也是有处理办法的:
-
1.晶体调位术:这是比较常见的处理方式。医生通常不需要制作新的切口,而是通过原来的手术切口,使用一个特制的调位钩,将晶体的位置重新挪动到正确的方向上。这个过程相对简单安全。
-
2.更换晶体:如果评估发现晶体移位是因为尺寸选择偏小(例如术后ICL晶体拱高小于250μm),则可能需要更换更大尺寸的晶体。研究表明,发生大角度晶体旋转的患者在二次手术后,视力问题通常能得到改善。
值得注意的是,对于非散光矫正的普通ICL晶体,即便发生轻微的旋转,通常也不会对视力造成任何影响。
如何降低移位风险?
任何医疗操作都无法保证绝对无风险,但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措施来积极预防和降低ICL晶体移位的风险:
-
选择经验丰富的医生和医疗机构:一位合格的ICL主刀医生能够通过精湛的技术和详尽的术前评估,从源头上*大程度降低风险。选择一家重视术前检查、拥有先进检查设备的医疗机构至关重要。
-
严格遵守术后护理要求:
-
避免剧烈运动和碰撞:术后一段时间内(特别是前几个月),应避免参与拳击、蹦极、跳水等可能撞击眼部的剧烈运动。进行其他运动时也需注意保护眼睛。
-
不要揉眼睛:这是术后护理中反复强调的一点,用力揉眼可能干扰晶体的稳定。
-
注意眼部防护:在某些特定场景,如睡觉时(可佩戴眼罩)、进行可能有异物溅入眼睛的风险的活动时,注意做好防护。
-
遵循用药和复查指南:按时使用医生开具的眼药水,预防感染和炎症。并且,一定要按照医嘱定期复查(如术后隔天、一周、一个月、三个月等),让医生及时了解您的恢复情况。
-
-
保持良好用眼习惯:避免长时间过度用眼,给眼睛充足的休息时间。
专业建议与总结
ICL晶体植入术是一项成熟且安全的近视矫正技术,其术后晶体移位的发生率是非常低的。通过选择专业的医疗机构和经验丰富的医生,并严格遵守术后护理指南,可以进一步将这种风险降至很低。
*重要的是:如果您已经接受了ICL手术,或正在考虑接受手术,请与您的主治医生保持良好沟通。他们能根据您的具体情况提供*专业的指导。定期复查是确保长期安全的关键。
希望每一位朋友都能在充分了解信息的基础上,安心享受清晰“视”界带来的美好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