根管治疗俗称“杀神经”,过程中会清除感染的牙髓组织,但同时也切断了牙齿的营养供应。失去血管滋养的牙齿,就像枯死的树木,逐渐脱水变脆。加上治疗时磨除的牙体组织(通常占牙齿总量的15%-30%),其抗压能力大幅下降。后牙咀嚼时承受高达70kg的力量,脆弱的牙齿随时可能劈裂,而一旦裂至牙根,只能拔除。
不做牙冠的四大风险:省小钱可能亏大钱!
-
牙齿折裂率飙升:临床数据显示,未做牙冠的根管治疗牙,3年内折裂风险高达30%。尤其是磨牙,咬硬物时可能直接崩解。
-
二次感染难避免:缺损的牙体易藏匿细菌,引发根尖周炎或继发龋,导致治疗失败。
-
美观与功能双受损:
-
前牙可能逐渐变灰(牙本质失活变色)
-
咀嚼效率下降30%以上,影响消化。
-
-
长期花费更高:若牙齿折裂需拔除,种植牙费用可达牙冠的3倍!
个人见解:许多人误以为“牙不疼=治愈”,实则根管治疗只是第一步。牙冠是给牙齿穿上“防弹衣”,忽视它等于放任牙齿走向报废。
哪些牙齿必须做牙冠?例外情况有哪些?
强烈建议做牙冠的情况:
牙齿类型 |
风险特点 |
修复方案 |
---|---|---|
后磨牙 |
咬合力大,折裂率超60% |
全冠+桩核(若缺损大) |
前磨牙 |
颈部缩窄,易横向折断 |
全瓷冠保护颈部 |
缺损>50%的牙 |
剩余牙体支撑力不足 |
纤维桩+牙冠加固 |
可暂缓做冠的例外(需严格评估):
-
前牙小范围缺损:仅打开髓腔,无裂纹,可用树脂嵌体修复。
-
牙体保留>80%:如咬合空间低,可观察使用,但需避免啃硬物。
关键提示:即使暂不戴冠,必须每3个月复查,监测微裂纹发展!
牙冠怎么选?三招避坑指南
-
材料对决:
-
金属烤瓷冠:强度高,但透光差,前牙区可能显“死白”(1.5k-3k/颗)
-
全瓷冠:逼真耐腐蚀,推荐前牙修复,且不影响MRI检查(3k-6k/颗)
-
-
技术关键:
-
边缘密合度:>50μm缝隙会滋生细菌,选择数字化取模更精准。
-
咬合调整:需多次调磨,避免咬合高点引发颌创伤。
-
-
时间节点:
-
常规根管:术后1-2周无症状即可取模。
-
根尖脓肿者:需观察3-6个月,确认炎症消退再修复。
-
患者高频疑问:自答版
Q:戴冠后能正常啃苹果吗?
→ 全瓷冠可承受正常咬力,但硬壳蟹腿、山核桃等仍需工具处理!任何修复体都有力学极限。
Q:牙冠寿命多久?要不要换?
→ 平均使用10-15年。若出现以下情况立即就诊:
-
牙龈边缘发黑(金属冠常见)
-
反复塞牙(冠体松动或磨损)
-
冷热敏感(继发龋信号)
独家数据:牙冠的长期价值
追踪200例根管治疗患者发现:
-
戴冠组:10年牙齿存活率92%,仅8%需二次治疗;
-
未戴冠组:5年内60%出现折裂或感染,修复成本增加3倍。
核心观点:牙冠不是“创收项目”,而是基于生物力学必然选择。拒绝它如同拒绝给骨折打石膏——侥幸一时,后悔一世。